2014年9月18日,交通运输部联合九个部委印发了《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,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为《指导意见》)。作为当时科学发展观在汽车维修行业的展现,《指导意见》明确了:汽车维修业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,关系到大气污染防治,关系到社会公众生活质量,关系到汽车产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汽车维修业是重要民生服务业。提出了"汽车后市场"和"同质配件"等概念。为促进汽车维修业向现代汽车服务业转型升级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优化市场结构,激发市场活力和推进汽车维修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《指导意见》确定了汽车维修业发展的五项基本原则即:公平竞争、自主消费、依法监管、协同发展和部门共治。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了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的路径,一是鼓励连锁经营,促进市场结构优化;二是鼓励规模化发展,提升资源配置效率;三是鼓励专业化维修,提升业态发展水平;四是鼓励品牌化发展,充实行业发展内涵;五是促进行业安全发展,筑牢行业发展基石;六是推广绿色维修作业,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;七是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制度,促进业态生态文明建设。
《指导意见》明确了改善提升汽车维修服务的方法和工作思路,一是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,保证消费者维修选择权;二是加强行业诚信建设,营造放心修车环境;三是强化维修标准化,规范化作业,提升维修服务质量;四是广泛开展便民服务,提升行业服务效能;五是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,提供有效出行保障;六是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指导意见》规定了促进汽车维修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,一是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,二是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,三是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,四是提高维修装备技术水平,五是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,六是依法加强维修市场监管,七是加大部门政策服务和联合监管;八是加强行业政策标准研究,九是发挥行业中介组织自律作用等。
重温《指导意见》的关键点和闪光点,及回望六年行业的突飞猛进发展,就会发现《指导意见》的强劲驱动力。
文章转载自“汽配圈”